好的,以下是你提供的文章改写版本,保留原意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,字数也控制在接近原文范围内:
---
2014年,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宴请中国领导人时,特意赠送了一幅绘制于1735年的“中国地图”。默克尔介绍道:“这是德国绘制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。”这张地图在网络上流传着许多不同版本,但实际上,它只涵盖了汉地的十八省。难道那个时代的中国真的只有十八个省份吗?事实真相又是如何呢?
这张地图是由德国地理学家约翰·马蒂亚斯·哈斯制作的,正式名称为《中华帝国或中国正确的地图及地理描述》。地图上还标注了其来源:“此图根据康熙帝下令,由耶稣会传教士赴各省绘制分省地图汇编而成,最早随杜赫德的著作公开发布。法国皇家地理学家唐维尔缩减为现存版本,哈斯依据适当的投影法重新绘制。”这就说明了,这幅地图的底本是康熙帝时代委托制作的地图,而德国人则运用新的地图投影技术对其进行了重绘。
展开剩余82%那么,康熙帝下令绘制的地图究竟是哪一幅呢?答案是著名的《皇舆全览图》。1683年,清朝已完成对台湾的统一,康熙帝深知“疆域繁杂辽阔,方舆地理今昔互异”,便下令编纂《大清一统志》。但当时因地理知识有限和测绘技术落后,难以获得准确的地图。康熙感叹道:“或一省有大图无小图,或有里数无疆界,或有疆界无里数......”。
1689年,中俄因尼布楚条约进行谈判,中国对北方边境的了解不足,多次处于劣势。幸运的是,法国传教士带来的亚洲地图提供了一些帮助。谈判结束后,康熙决心动员国家力量,展开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地图测绘工程。
为了确保工程顺利推进,康熙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做准备。这期间,他聘请传教士培训中国测绘人才,从广州、澳门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测绘仪器,并设立专门机构,任命官员负责管理。到1708年,这项宏大的测绘计划正式启动,测绘人员分赴全国各地,利用西方先进的测绘技术进行实地测绘。整个工程分三阶段进行:第一阶段是测绘长城内外及东北地区,第二阶段覆盖内地各省,第三阶段则测绘青藏高原。
这项艰巨工程最终于1717年完成。测绘队伍将各地分省地图汇总、统一转绘,1718年完成了完整的《皇舆全览图》。该图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:第一,它是中国首张精细的全国性地图,以往地图多局限于长城以南或海岸线描绘粗略;第二,它首次明确了国界线的概念,此前中国地图从未画出国界,这幅图成为后世领土谈判的重要依据;第三,地图测绘体现了地理大发现,首次将库页岛、青藏高原(含三江源和珠穆朗玛峰)等未曾标注的地区纳入地图,填补了地理知识的空白。
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评价这幅地图是“当时亚洲所有地图中最优秀的一份,甚至优于同期欧洲地图的精确度”。不过,由于康熙未能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,西域部分尚未纳入地图。直到1757年乾隆皇帝灭准噶尔后,才用同样方法完成了西域测绘,完善了整幅地图。
众多西方传教士在测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,付出了巨大牺牲。例如,山遥瞻在云南测绘时不幸因瘴气殉职,费隐从云南归来后病倒,雷孝思接替他完成贵州、湖广的测绘,最终于1738年病逝于北京。实际上,多数测绘传教士最终均在北京逝世,葬于正福寺墓地。
1723年,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携带这幅地图的详尽资料回到欧洲,掀起欧洲地理学界轰动。此后,欧洲多国借助这幅地图绘制了更新的中国地图,而德国版地图正是其中的杰出成果。
既然康熙下令测绘的是一幅完整的全国地图,为什么德国赠送的版本却仅是汉地十八省的地图?实际上,这幅地图只是整体地图的一部分。唐维尔绘制的原图名为《中国鞑靼西藏全图》,而德国赠送的则是全图中的中国设省区域地图,主要参照了《皇舆全览图》的十八幅分省地图。
哈斯本人未曾亲临中国,他绘制的地图信息主要取自法国汉学家杜赫德。杜赫德1735年出版的《中国地理、历史、政治及地文全志》收录丰富中国资料,该书英文版称为《中国通史》,副标题写道:“包括对中华帝国、中国鞑靼、朝鲜及西藏的地理、历史、纪年、政治、风俗习惯、礼仪、宗教、艺术及科学的详细而准确记载,配有珍稀地图及铜版画。”此书堪称中国百科全书。
其中包含大量中国地图,42幅由法国皇家地理学家唐维尔绘制。唐维尔一生绘制了211幅全球地图,其卓越贡献至今仍被纪念,法国和加拿大均有唐维尔市和唐维尔大街以他命名。他的《中国鞑靼西藏全图》参考了《皇舆全览图》,是他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作品。哈斯则基于此图进行了改良。
从地图内容看,中国被划分为中华帝国(即汉地十八省)、鞑靼(蒙古)、朝鲜和西藏等区域。为何称汉地十八省为中华帝国?因为当时只有统治中原的君主自称“帝国”,周边地区统称为“汗国”。因此,德国赠送的《中华帝国或中国正确的地图及地理描述》实际指的就是汉地十八省的部分地图。
---
如果需要进一步细化某部分内容或调整风格,请告诉我!
发布于:天津市中金汇融-中金汇融官网-正规配资官网官网-股票配资在线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