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段历史中的每一个瞬间,都无声地诉说着战争的沉重与生命的脆弱——“对于那些不幸死去的人来说,这是一场无法承受的灾难;但对那些生还的人来说,遗留下来的,更多的是一种无尽的噩梦。”这是对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。
在缅甸的“野人山”,这个名字的字面意思就是“魔鬼的栖息地”。这片深达200公里以上的原始森林,群山重叠,山峦险峻,森林茂密得如同汪洋大海,阳光难以穿透这层重重的绿意。加上成群的豺狼猛兽四处游荡,瘴疠、疟疾等疾病肆虐,这里几千年来鲜有人的足迹。传说中,只有一些原始部落的野蛮族群偶尔在山林的边缘现身。
若不是因为远征军的存在,或许“野人山”这个名字永远只会是少数人耳熟能详的传说。那场辉煌与悲壮并存的战争中,十万远征军跨越千里,经历了无数次激烈的战斗,最终,只有不到四万士兵回到了祖国,而其中三万的英勇将士永远长眠在了这片恐怖的原始森林中。在这场壮烈的牺牲中,既有老战士、年轻学子,也有名门子弟,他们都怀揣着报国的壮志,却再也没有机会回到祖国的怀抱。
展开剩余82%关于远征军在野人山的经历,幸存下来的老兵们永远铭刻在心。他们那些无数次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细节,至今依然让他们痛彻心扉。即便每次回想起这些往事,仿佛无数钢针扎进骨髓,他们依然选择把这段历史讲述出来,传递给后代。为了让这段历史永不遗忘。
然而,对于“野人山撤退计划”中的唯一一支全力保留下来的新38师来说,所经历的事情却与其他部队截然不同。这支部队的背景特殊,士兵们中既有学生兵,也有从淞沪战役中幸存的老兵。虽然这支部队成立的时间不长,但其战斗力与士气在远征军中无疑是数一数二的。更重要的是,师长孙立人,这位在滇缅战场上赫赫有名的将领,早已以“东方的英雄”之名誉闻名。
在缅北大撤退中,新38师的结局堪称幸运。面对上级让他们从野人山撤退的命令,孙立人坚定地拒绝了。他曾毫不留情地说:“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咱们七八千兄弟就这样白白牺牲!”在其他指挥官可能不敢违抗命令的情况下,孙立人却毅然决然做出了自己的选择。他清楚,虽然野人山表面看似与外界隔绝,远离日军的追击,但突围的难度和风险远远高于一场血腥的战争。他提出的三大风险,使得突围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首先,日军已经封锁了进入野人山的唯一通道,任何试图从原始森林突破的行动,都必然要经历艰难的战斗。第二,补给严重短缺,部队在进入野人山前已经耗尽了粮草,而野外的野生资源也无法提供足够的生存保障。第三,缺乏医疗保障,尤其是在瘴疠和疟疾肆虐的环境中,士兵们面临着极高的死亡率。
然而,孙立人决定脱离第5军的指挥,带领新38师采取更为果断的突破行动,选择了正面突围,向西进发到英帕尔。这一决定为新38师赢得了生的机会,而其他两支部队,则在执行撤退命令时无奈地陷入了野人山的死亡陷阱。
对于第5军来说,进入野人山之前就已是一场恶梦。伤员问题成为了最大困扰。由于复杂的地形,车马无法通行,伤员只能留在山外,但若不进入山中,他们也必定面临日军的围剿。为了不拖累部队,伤员们作出了一个绝决的选择——他们纷纷自尽,以免被俘或成为负担。新22师前卫营65团的连长邱仲岳,曾在回忆录中深情写下:“战伤或因重病不能行进的1500余中华儿女,咸以生为中国人,死为中华鬼的志节,宁为烈士死,不为降俘生的决心,毅然自尽,含恨而终!”
这一壮烈的场景深深刺痛了每一个幸存者的心。当时的远征军官兵,眼见着自己的战友和兄弟们选择了自尽,他们的牺牲意味着为了不拖累剩下的人,不得不做出的最后决断。即便是离开前的最后告别,官兵们也只能默默低头,哭泣着向牺牲的战友致敬。生死的意义,在这片荒原上早已模糊不清,唯一的动力是要为牺牲的烈士复仇。
为了应付行军中的困难,战士们每人只带了四件简单的装备:一个米袋装着一周的干粮;一个玻璃瓶作为炊具;一块防雨的油布;还有一条简陋的毯子。起初,炊事班还能提供一些基本的食物供应,但仅仅十天后,粮草便全数用尽。随后的日子里,士兵们不得不牺牲战马,甚至将背包中的皮具煮烂了食用。野果和野菜虽然可以找到,但其中很多都有毒,吃下去可能致命。饥饿和病痛逼迫着每一个人前行,直到最后,战士们只能用空罐头瓶煮水解渴。
当远征军深入野人山时,后勤补给完全断绝,一度有8天时间部队完全绝粮。士兵们常常抱怨:“森林里能吃的东西几乎没有,但能吃人的东西倒不少。” 毒蛇、蜈蚣、蝎子、野狼、野象、黑熊等野生动物时常出没,成群的蚊子和蚂蟥也在随时威胁着士兵们的生命。蚂蟥吸血后会引发破伤风,而疟疾和回归热等疾病横行,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。甚至一名士兵发高烧昏迷,仅几小时内便可能变成白骨。
对于远征军来说,野人山不仅是一片险恶的丛林,更是死亡的温床。以第5军为例,他们在撤退时的牺牲人数,是战斗中阵亡的两倍。即便如此,这些士兵依旧顽强地穿越了野人山,最终在一年后与新38师汇合。
经过一年的整训,远征军的战斗力有了显著提升,并且获得了更多的新式武器。更重要的是,部队已熟悉了如何在恶劣的丛林中生存作战。1943年3月,新38师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:“为积极准备反攻缅北,新38师114团先行开进野人山区,掩护筑路兵团进行中印公路的修筑。”
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务,令很多新38师的士兵心情复杂。尽管他们对野人山充满恐惧,但也知道,这条中印公路关系到远征军的生死存亡,容不得半点差错。因此,他们毫不犹豫地踏上了那片曾让无数英雄魂断的土地,这一次,他们不是撤退,而是为了光荣的反攻。
董振铎,这位新38师的战斗英雄,作为先遣队员之一,率先进入野人山。他带着复杂的心情站在山顶,远望着这片曾埋葬无数英雄的地方。面对苍茫的山川,他忍不住低声哼起了《悼忠魂》:“安眠吧,勇士!用你的血写成了一首悲壮的诗。这是一个非常时刻,需要许多贤者的死;但是敌人啊
发布于:天津市中金汇融-中金汇融官网-正规配资官网官网-股票配资在线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