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孩子说去打工,结果再也没回来……”近日,一则“18岁高考生暑期打工失联,疑似被诱骗至缅甸”的消息牵动人心。暑假来临,不少学生想通过兼职赚取学费或积累经验,但一些不法分子却盯上了涉世未深的他们。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黑色产业链?学生和家长又该如何防范?本文深度剖析,为你揭开真相。
一、事件始末:高考生的“高薪工作”竟成噩梦?
小林(化名)刚结束高考,为了减轻家庭负担,他在某招聘平台看到一则“高薪客服”广告:月薪过万、包食宿、无经验要求。心动之下,他独自前往应聘,不料几天后彻底失联。家属报警后,警方发现招聘方信息全是伪造,而小林最后的定位竟在云南边境……
展开剩余71%类似案例频发:
2023年,19岁大学生应聘“游戏代练”被骗至柬埔寨; 2024年初,三名职校生轻信“海外高薪工作”落入诈骗窝点。为何学生成主要目标?
社会经验不足: 容易轻信“低门槛高收入”的诱惑; 经济压力大: 急于赚钱补贴家用或支付学费; 信息甄别能力弱: 对招聘信息真伪缺乏判断。二、起底骗局:跨境黑产的“猎杀”套路
这些诈骗团伙如何一步步将学生诱入深渊?
精准投放“鱼饵” 在招聘网站、社交群发布“轻松赚大钱”广告(如客服、游戏代练、海外劳务); 伪造公司资质,甚至制作假工牌、假合同增加可信度。 层层套路,防不胜防 第一步: 以“面试”为名获取个人信息; 第二步: 要求“培训”或“异地入职”,切断受害者社交联系; 第三步: 威逼利诱,强迫从事电信诈骗或非法劳动。 跨境犯罪,追查困难 受害者多被转运至缅甸、柬埔寨等地,当地势力盘根错节; 即便获救,也面临心理创伤和回国后的法律风险。三、安全指南:学生打工,这些“红线”不能碰!
给学生的建议:
✅ 查企业:用“天眼查”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核实公司真实性;
✅ 防高薪:远高于市场价的薪资(如“日结500”“月入2万”)大概率是骗局;
✅ 拒押金:任何要求交“培训费”“保证金”的,立即拉黑;
✅ 留痕迹:面试前告知家人地点,避免单独前往偏远地区。
给家长的提醒:
🔹 关注孩子求职动向,帮助甄别招聘信息;
🔹 鼓励选择正规渠道(如学校推荐、知名企业实习);
🔹 定期联系,发现异常立即报警。
四、社会追问:谁该为“求职陷阱”负责?
平台审核缺位 部分招聘网站对企业资质审核不严,让诈骗分子有机可乘。 法律惩处力度不足 跨境犯罪侦破难度大,需加强国际协作,严打“蛇头”和幕后金主。 防骗教育缺失 学校应开设职业安全课程,提升学生防诈意识。结语:
暑假本是学生接触社会、锻炼自我的好时机,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。请转发这篇文章,让更多人看到——别让“高薪”蒙蔽双眼,警惕求职路上的“致命诱惑”!
#高考生失联 #缅甸诈骗 #暑期工陷阱 #防骗指南
(本文为原创内容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。如有线索请及时报警或联系反诈中心。)
发布于:山东省中金汇融-中金汇融官网-正规配资官网官网-股票配资在线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